青空心理治療所 李則儀臨床心理師
何謂霸凌
目前我們對於「霸凌」尚無明確定義,但在我們的經驗中,小至故意逗弄、隨意喊叫別人的名字(例如:「林仁愛,就是零人愛,可憐沒人愛!」)大至動手動腳、踢打搶奪;在這光譜中間還有散布謠言、威脅羞辱、擠弄推拉…等等行為。一般來說,權力不平等的情況下,導致身體、心靈、財產或權利損害的惡意行為(Cheng, Chen, Ho, & Cheng, 2011)。霸凌包括權利不平等、意圖、攻擊等等的造成他人的傷害,無論是「言語」或「行動」,都可以稱之為「霸凌」。在臺灣,語言霸凌和身體霸凌是最常見的類型(Jonson-Reid & Tsao, 2007)。
自閉症與被霸凌
自閉症的孩子因為有幾個特質,較容易被霸凌。這包括了社交技巧較弱,不容易從別人的言語或身體語言上去辨識他人的意圖。另外,堅持原則也是一個原因,在遊戲中較難彈性地轉換,也會影響其他孩子對他的接受度。
就現有的研究,可以看到自閉症孩子受霸凌是一般孩子的三倍。2002年在美國的一個研究,有高達94%的家長報告自己的孩子在過去12個月內被霸凌;而2008年一個小型研究,在英國有87%的自閉症學生報告每週至少被霸凌一次。這些數字都高到讓人無法相信,但它卻真實地發生在孩子學校生活中。
如何辨識孩子是否被霸凌
辨識孩子是否被霸凌,我們建議可從「身體」、「行為」、「情緒」三個面向來觀察。家長如果平常就陪伴孩子,要觀察到孩子的異狀並不困難。身體方面,包括發現孩子身上有無法說明的瘀青、受傷,書本或文具消失或有不正常的使用痕跡。行為方面,則有不想上學、害怕自己出門、或是功課突然變差的情狀。情緒上,則有哭泣、生氣、緊張、情緒不穩定、退縮等等的可能。
提出這些,並不是為了要讓人感到不安,而是有機會正視這件事,接下來,我們就來看看,發現孩子被霸凌時的處理策略。
Macintosh, K., and C. Dissanayake. (2006). “Social Skills and Problem Behaviours in School- Aged Children with High-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’s Disorder.”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6 (8): 1065–1076.
Wainscot, J. J., P. Naylor, P. Sutcliffe, D. Tantam, and J. Williams. 2008. “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and use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of Mainstream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(High-Functioning Autism): A Case Control Study.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Theory 8 (1): 25–38.
Comments